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发布日期: 2025-04-22 18:52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从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到教育管理智能化升级,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其深度渗透引发教育领域系统性变革。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 “启智育新” 论坛全国系列活动,于2025年4月18日在武汉正式启幕。
作为英雄城市,武汉凭借深厚的科教底蕴与前沿的创新活力,成为本次系列活动的首站,以 “AI 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 为主题,不仅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行动,更是响应国家 “人工智能 +” 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并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这一政策导向,进一步凸显了 AI 时代教育变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面对时代挑战,教育界聚焦 AI 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契合点,积极探索教育新范式构建与教学关系变革的创新路径,而本次论坛也将为凝聚多方共识、推动实践落地提供重要的开放交流平台。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韩进会长和康宁常务副会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韩进会长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AI将成为重塑教育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正积极布局AI教育战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强调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推动AI教育变革中的使命,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韩进会长致辞
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教授表示,AI技术正从工具赋能向生态重构转变,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从封闭课堂走向无边界学习、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强调了教育与技术的双向融合,同时提出了伦理隐私、人机协同及生态兼容等关键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教育的发展图景。
韩力群院士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继文提出,高校需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改革,满足国家和时代需求。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的典型高校,通过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研发智能教学平台等举措,积极探索 AI 时代教育变革的有效路径。
刘继文副书记致辞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在《机制主义通用人工智能理论》主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研究需从传统物质学科范式转向信息学科范式,并提出了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作为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强调智慧与智能的区别:智慧是人类为了更好生存与发展而探索未来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人类的目的紧密相联,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智能是针对给定问题与目标而解决问题优化现实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钟义信院士做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开放与创新》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设计原理、开放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展望。李星教授还提到人工智能技术迭代的速度对高等教育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效率。他指出了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了未来教育的方向和愿景。
李星教授做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在《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旨报告中,重点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提出教育需适应智能时代需求,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阐述了人工智能对认知方式的影响与挑战;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方向以及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及治理模式创新路径。
余胜泉教授做主旨报告
上午论坛的主持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李擎教授主持。
李擎教授主持开幕式和上午的论坛
上午的论坛从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愿景和战略规划、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到人工智能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和解决途径,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度思考,纷纷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下午的论坛报告依旧精彩纷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在《智能时代新质人才成长工程》报告中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凸显,通过个性化学习、教学决策支持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效率,还能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促进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教育和工业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方法,人才分类、教育质量提升、终身学习以及教育监管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做主旨报告
哈佛教育研究生院 WIDE WORLD 前中国项目主管郝和平博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主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教育需应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教育应超越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智慧和道德认知等人类独有的能力,强调教育应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元认知能力。同时,他提倡在教育中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保护和发展人类的智慧。
郝和平博士做主旨报告
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张建忠博士分享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公平与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强调在技术应用中需坚守教育初心。该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智能大模型的核心技术,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多所学校,使山区孩子与一线城市孩子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建忠博士做主旨报告
全国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项目负责人张鹏飞在报告中指出,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项目进展,包括智能教学系统、人机双师教学模式等创新实践,旨在通过这些项目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张鹏飞做主旨报告
湖北十堰房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张瑛波介绍了将“AI+教育”创新模式落地实践的经验,为十堰地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样本,也为县域学校探索科技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激发青少年科技潜能,为区域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张瑛波校长做主旨报告
最后圆桌对话环节由上海光华教育集团科学与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张义宝主持,来自人工智能和教育行业的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人员对AI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19 日晚间,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康宁研究员主持了闭门研讨会,伴随着论坛碰撞出的思维火花,专家学者与参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有关基础教育与人工智能关系需要凝聚共识的十大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传授与学历评价,正逐渐被以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模式所取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教育行业,要求教育体系进行自我革新与适应,以应对未来挑战。
4月20日的平行分论坛聚焦四个主题:“教育发展战略与人工智能”、“AI赋能区域教育战略”、“AI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和“AI赋能学校教育实践路径”。当主题报告发声,各专题的深度研讨逐步深入,学术的馨香在交流中漫开。
在报告进行期间,与会的专家们与参会的人员们展开了深入的互动交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积极分享了各自的专业见解,并且耐心解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疑惑。
这次论坛活动成功地激发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并且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响和积极的讨论。在论坛的尾声,众多与会者表示,这次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提供了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对推动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随着论坛活动圆满结束,与会者们带着满满收获踏上了归途。他们中有的怀揣着新的教育理念,有的则萌生了跨学科合作的计划,共同期待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教育时代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也深知,这场教育变革才刚刚开始,而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创新者的重要使命。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综合素质。他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探索,必将开辟出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新路径。